UX不是外觀那層皮,而是一套由內而外的、解決問題的方法

( 2012年12月的數位時代,刊出了數位新浪潮的專題。找了謝榮雅、劉維公跟我,分別就服務設計、社會設計,以及使用者經驗設計等三個面向,做了一個深度專訪。以下是專訪內容的原文… )

數位新浪潮來臨
數位時代12月份 – 數位新浪潮來臨

三個科技業的演變,促成UX受到廣泛重視

十多年前,在網際網路剛興起的年代,那時候市面上有兩種網站,一種是Yahoo為主的入口網站,好用但是無聊;另一種則是用Flash設計得花俏至極的多媒體網站,有趣但是難用。那時我就在摸索,看看能否結合這兩種特質,弄出一個既迷人、又好用的介面設計。後來離開了網路界,到BenQ Lifestyle Design Center服務,才真正有機會可以從內而外、整合軟體到硬體,透過整個設計團隊的力量,去做出一些讓人驚艷且愛不釋手的好產品。

最近UX確實被炒得很熱,甚至快要變成一種口號了 (笑)。其實使用者經驗設計並不是這幾年才有,只是過去沒有把它獨立出來,用一個特殊的名詞去講罷了。像是老祖宗傳下來的風水學,告誡我們廁所不要對著家門口,不然一進門會有不舒服的感覺;兄弟的房門不要對著開,免得早上起床容易對撞起糾紛。這些都是家庭裡的使用經驗,既簡單又實用。

我覺得近十幾年來,有三個科技界的演變,造成UX越來越受到重視。第一個是1990年末的網際網路興起。那時候產生了很多新的應用,像是Web、電子郵件、即時傳訊等,這些介面設計的使用需求極大而且複雜,每天全球都有上千萬人在頻繁使用,一旦搞砸,公司就倒了。也因此在國外培養出許多UX相關的學科、專業人士,甚至衍生成一個具有上下游體系的設計產業。

第二個是觸控螢幕的量產普及。當產品開始大量使用觸控螢幕之後,螢幕外的硬體包覆越來越少,外觀的造型差異也越來越小,真正可以區別出產品好壞的部分,跑到了螢幕裡面。於是開機之後,裡頭的介面是不是看起來很精緻可口,用起來是不是很順暢舒服,轉而變成產品銷售的重要關鍵。

第三個,則是Wii和iPhone等跨時代產品的出現。在那之前,良好的使用經驗是要用想像的,就算想得到而做不到也沒關係,反正世界上也沒有什麼真正厲害的產品可以拿來比較。等到Wii出來,把體感設計做到了一個高標,等iPhone出來,把各種App應用的大門打開,人們一旦用過這些好東西,就回不去了。從此之後,只有做得比這些指標性產品更好,才有賣點;做不出來,就等著被淘汰。

閱讀全文 UX不是外觀那層皮,而是一套由內而外的、解決問題的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