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文字與圖像的交叉點,談資訊視覺化

( 繼上回數位新浪潮的專訪之後,2013年9月的數位時代,又有一篇訪談,談的是圖像化的趨勢。以下是專訪內容的部分原文… )

trend_of_iv-05.jpg
數位時代9月份 – 圖像趨勢談

兩個大脈絡,讓文字跟圖像的重要性,產生了大反轉

我自己的觀察是,有兩個大的脈絡,造就了今天這些網站視覺化的現象。一個是文字跟圖像間的消長,另一個則是網路頻寬跟資訊的大爆炸。

首先是文字的使用越來越少,圖像跟影片逐漸成為主流。這個脈絡得從30年前談起。回想一下,在那個書裡面很少有插圖的年代,大家都比較習慣透過文字來取得資訊,不論是閱讀的能力或是意願,都比今日相對來得高。這也是為什麼,我們過去在做產品介面的使用性測試時,都會發現60歲以上的高齡使用者,比較偏好閱讀圖示下面的文字說明;而不是像年輕人一樣,先去辨認圖示,看不懂了才去看文字。年齡層不同的兩群人,對於文字跟圖像的偏好是很不一樣的。這是一種文化演進下,所造成的差異。

除了書籍印刷技術的演變之外,新科技的出現,更促進了文字與圖像間的消長。像是現在手機的照相功能普及了,手邊可以顯示漂亮照片的螢幕變多了,新一代的年輕人每天都活在五顏六色的繽紛世界裡。在這個充滿視覺化元素的年代,我們喜歡看圖,看到流暢互動的東西會開心,這是很理所當然的。

這個不可逆的趨勢,已經深刻影響了我們閱讀瀏覽的偏好。以現在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手機應用軟體Flipboard為例,想像一下,如果Flipboard裡的內容都是純文字,那翻起來一定很無聊,對吧。隨著我們每天拍的照片越來越多,每天瀏覽的影像越來多元,越來越高解析度,手邊的互動介面越來越有流暢有趣,圖像化的需求,就一定會一直拉高,不會再回頭了。

另一個脈絡,則是網路頻寬不斷增加,每日累加的資訊量也會越來越多。

從現在到2017年,預估全球網路的數據流量,每年會成長66%左右。66%聽起來好像沒什麼,但是照這種速度成長下去,未來四年,這些每天在我們身邊流竄的數據量,就會成長近13倍,這是很可觀的量啊。這多出來十幾倍的資料肯定需要一些轉化,才能變成人們可以消化吸收的內容跟應用。

俗話說:「一張圖,勝過千言萬語」,現代人的俏皮話則說:「沒圖沒真相」,圖像跟影片還是帶有最多資訊,也是最有說服力的媒介之一。然而這當中除了純然的影音圖像之外,有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,叫做資訊視覺化 (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)。

資訊視覺化在電腦圖學領域已經發展20幾年了,目的在把大量的資訊,轉換成人們可以瀏覽、理解、探索的視覺化圖像與互動介面。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,之前很火紅的實價登錄地圖(http://real-price.appspot.com/),不用一筆筆資料查詢比對,就可以一覽台北市的房價概況,這就是用Heat map來做資訊視覺化的好範例。從兩個大脈絡來看,在網路頻寬越來越大,資料越來越多的趨勢下,怎樣把大量即時資訊,分析轉化成簡單易讀的圖表,肯定會是個重要的議題。
閱讀全文 站在文字與圖像的交叉點,談資訊視覺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