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高科技製造業,代工比品牌更需要UI Design

在台灣高科技製造業,代工比品牌更需要UI Design?這是一個很違反常理,而且具爭議性的看法。在大部分人心中,品牌一定比較需要UI Design,因為品牌業者一定比較注重使用經驗,比較在意操作的效能與滿意度,也比較有遠見要做長期投資與研發。以上幾點都沒錯,不過台灣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脈絡,卻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。我看到了一點點跡象,還不是很明朗,但是卻意外地有趣,寫出來跟大家分享。

誰比較需要UI design,代工還是品牌?
誰比較需要UI Design,代工還是品牌?

閱讀全文 在台灣高科技製造業,代工比品牌更需要UI Design

從機場的Usability看美國的競爭力

這一次到美國出差,看到了美國的技術發展以及消費能力,印象幾乎都是正面的,可是那是當你身處於美國本土,而且不出遠門的情況下。一旦你需要搭飛機,不論是國內班機或是國際航線,你就得面對一連串的莫名其妙以及不可思議,然後心裡想著:這國家到底怎麼了?

San Diego Airport
San Diego Airport 06:45am – 排隊人潮直接滿到機場外面

911之後有入出境美國的人,應該都碰過類似的狀況:機場滿滿都是人,光是排隊劃位掛行李,就可以繞上好幾排;通關檢查時,人更多更混亂,每個人都得在30秒內脫外套鞋子、把所有電子產品全部掏出來 (你當然可以提早動作,但是保證同樣混亂),檢查過了之後,再用30秒時間,把剛剛倒出來的一狗票東西,全部塞回去,開始往登機門邁進。

這個過程不但冗長、有時急促,而且有很大的心理負擔。你必須要記好機票跟護照在哪、帶了幾個包包、notebook拿出來了沒、外套脫了沒、鞋子脫了沒,以及我搭的是哪個班機。檢查完後,一樣再重複一次:鞋子穿了沒、外套穿了沒、notebook放回去了沒、拿回幾個包包、機票跟護照有沒有在手上,當然還有自己搭的是哪個班機。

如果我們用Jacob Neilson對使用性的五個標準來看,美國機場的使用經驗真的是不及格。 閱讀全文 從機場的Usability看美國的競爭力

Augmented Reality in SIGGRAPH 2007

擴增實境 (Augmented Reality, AR)發展已經有近十年的時間,跟虛擬實境 (Virtual Reality, VR)不同的是,VR是無中生有,從頭創造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,AR則是著重在與真實世界的結合,增強真實世界裡的資訊顯示與互動經驗。多說無益,看看下面這個Total Immersion的demo影片,你就能強烈體會到,虛擬與真實結合,是多麼令人驚艷的事情。

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是虛擬實境,相關的應用也已經相當廣泛,像是360∘環場全景、虛擬攝影棚、飛行模擬器,以及大型社交平台Second Life等,都是虛擬實境的變形與應用。虛擬實境發展表較成熟,但是限制也越來越明顯。首先,可以讓人感動的虛擬實境,大多需要特定的環境跟設備,才有辦法真正重建一個環境,並且提供堪稱豐富的互動跟內容。要做一個虛擬實境不難,但是要做一個有料,吸引人,或是可以達成特定目的 (像是飛行訓練等)的虛擬實境,那得從頭打造一個環境,甚至是一個自成一格的小小世界,難度真的很高。

虛擬實境的另一個問題是,虛擬跟真實差距太遠,沒有辦法跟日常生活相連結。所以我們使用虛擬實境的時候,大多是有目的的,用完之後就丟在一旁。像是飛行訓練器,飛行員在訓練時才會用到,一旦訓練結束,飛行訓練器就跟飛行員脫節了。再舉個例子,我們透過3D虛擬實境去看房子還不賴,但是等到看過現場,丈量完實際尺寸之後,就不會再去看同一個虛擬實境了。因為虛擬跟真實總是有落差,不如眼見為憑。而且傢俱尺寸、天花板高度等,都要以實際丈量為主,虛擬畢竟只是虛擬,實際的空間感、光感,甚至是第六感,還是到現場最清楚。 閱讀全文 Augmented Reality in SIGGRAPH 20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