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師怎樣才算資深?

[大衛選讀] 設計師怎樣才算資深?這大概是每半年做績效評估時,都會被反覆詢問的問題。

有些團隊用做過多少案子,待了多長時間來評估。我自己則是看專業能力與實務經驗,同時去衡量設計師在團隊內外的影響力。對我來說,資深與否並不是看有多會做設計,而是能夠發揮多少設計專業的影響力。

Getting to Senior in UX 這篇分享簡報,很清楚地列出了資深設計師的幾項特質條件,以及如何練習培養。關鍵包含:形塑自己的觀點、成為他人的教練與導師、參與領導、透明溝通、積極面向大眾等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docs.google.com/presentation/d/1v3SlMKO5_9zrEJINhaOlT-YIA0UZi2Qpiv_gYCJMiCI/edit?usp=sharing


Getting to Senior in UX

如何晉升到用戶體驗的資深職位

資深並不等於管理。在一個資深的工作角色中,你會被期望能夠:領導他人 (lead people),掌握設計實務 (shape practice),以及在組織內作為設計專業的代表。有機會的話,還期待能讓設計團隊在外界有不錯的形象。

以上這些加總起來,也就等於更大的影響力 (more impact)。

至於要如何讓自己成為人們想要招募、提拔、一起合作的資深專業角色?以下是幾個關鍵的要點:

形塑自己的觀點 (Becoming Opinionated)

一位資深的用戶體驗專家,本身應該是設計實務作法的權威(their own authority on good practice)。

對於設計該如何做,他們能自信地分享深思熟慮後的看法,無論是以書面簡報呈現,還是在日常的對話當中。他們也可以自在地引述其他人的觀點,無論是否完全認同。他們對於自己言之有物、有所依據的程度,有著相當的自知。

同時,他們也知道凡事絕對不只有一種正確的作法,但他們會負責果敢地採取一個清楚的立場。(There’s never only one right way, but they take a position.)

如果想要練習如何形塑觀點,可以試著問自己:你曾見過哪些成功或失敗的設計案例,當時是在怎樣的情境脈絡下?你是否能分析解釋其中的關鍵因素?

更進一步,可以試著去對你心目中的英雄,以及身邊的夥伴,提出正向的批判 (critique)。像是:既使是你最崇拜的專業人士也還有哪些不足?跨專業的夥伴能夠合作順暢的背後,到底是什麼工作方式發揮了關鍵效果?

閱讀全文 設計師怎樣才算資深?

臨場決策是一種技能,你有好好訓練這樣的能力嗎?

[大衛選讀] 能否有效閱讀場上的比賽,往往是球員臨場表現好壞的關鍵。有時候我們會說某個球員的視野好,能有效預判情勢、有創意地打出絕妙好球。這是靠天生的直覺嗎,還是後天的經驗學習?

Decision Making Is a skill. Do you train it? 這篇文章把所謂的能讀懂比賽 (read the game),視為是決策技能的展現,並且拆解成情境評估 (Situational Assessment) 和決策制定 (Decision Making) 的能力。

與其說這能力只特別適用在球場上,我倒覺得所有的PM, Lead, 資深專業工作者,都需要這樣的現場決策技能,才有辦法在臨場會議討論、提案簡報對談中,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,並選擇正確的行動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linkedin.com/pulse/decision-making-skill-do-you-train-jack-birtwhistle/


▋Decision Making Is a skill. Do you train it?

臨場決策是一種技能,你有好好訓練這樣的能力嗎?

對許多運動員來說,如何下決策 (decision-making) 是一種核心技能。例如足球、橄欖球和籃球等運動,運動員需要迅速評估當下情況並選擇適當的行動。然而場上的情況是高度動態的,隊友、對手和裁判都在獨立做出決策和採取行動,每秒鐘的情勢都在改變。

人們往往會說有些選手比其他人,更能讀懂比賽 (read the game)。他們似乎能預知接下來會發生什麼,並總能比對手快上一步。這是真的,但這能力並非是天生就有的。

決策是一種技能。這些運動員不是魔術師。無論是透過天賦、經驗還是專門的學習,也可能三者兼備。這些選手都培養出了頂尖的感知認知技能 (perceptual-cognitive skills),使他們能夠準確地進行情況評估,預測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,並選擇正確的行動。

當他們在場上比賽時,似乎時間的流動變慢了,他們比對手有更多的時間餘裕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他們確實有,因為他們的腦袋能自動流暢地閱讀和反應 (reading and responding),而不需要停下來思考。

那麼我們如何培養這種特殊的技能組合呢?首先,我們把它拆解成兩個部分:情境評估 (Situational Assessment) 和決策制定 (Decision Making)。

閱讀全文 臨場決策是一種技能,你有好好訓練這樣的能力嗎?

AI 即將大幅改變教育與學習,我們必須做好準備

[大衛選讀] AI 對於教育會有什麼影響?這是一個很有急迫感的問題。相較於在企業內,使用人工智能來協助工作,通常是一個正向樂觀的期待;在教育領域上,則充滿了各種挑戰跟不確定性。

史丹福大學 – 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研究院 (Stanford HAI, Human-Centered AI Institute) 在今年二月舉辦了AI+Education Summit. 在一整天的工作坊交流中,各方教育專家深入討論了 AI 改變教育的潛力,以及在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。

在教育上,AI 可以帶來的改變是很巨大的。用得好的話,將給予老師前所未有、高度個人化的即時支援;同時也逼著學習者必須去重新思考,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
然而,這才剛剛開始。一切都開始快速變化中;現在是時候,在教育上要去做正確的努力了。可以好好細讀想想,怎樣跑在前面,幫我們的孩子去更好地走在 AI 的浪頭上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hai.stanford.edu/news/ai-will-transform-teaching-and-learning-lets-get-it-right


AI 即將大幅改變教育與學習,我們必須做好準備

在 AI+Education Summit上,史丹福的研究人員、學生和產業領袖討論了 AI 改變教育的潛力,以及在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。

直到2月15日峰會舉行的時候,ChatGPT已經擁有超過一億個用戶,30%的大學生已經用它完成作業,讓它成為有史以來成長最快的新科技應用,特別是在教育場合中尤其明顯。現在在教育界,教師和學校一直在思考如何應對這種新興技術。

AI+Education Summit 探討了一個核心的問題:如何善用 ChatGPT 和其他的 AI 來促進人類的學習?

很明顯地,新科技可以讓教育變得更加普及,從根本上改變、創造出全新的教學方式;但 AI 也有可能會把很糟的教學模式變得自動化、為更多人帶來負面的影響。這端看我們怎麼運用它。

首先,來看看AI的潛力:

潛力一:為大量教師提供個人化的支援

模擬學生 (Simulating students):AI 語言模型可以作為模擬的實習生,幫助新進教師進行實務訓練。去反覆模擬教學過程中的混亂狀況,並且主動發問各種延伸問題。

即時反饋和建議 (Real-time feedback and suggestions):AI 也可以根據實際教學狀況,結合專家教學資料庫,給台上的老師提供即時的反饋跟建議,像是當下合適的幾個引導問句等。

教學後反饋 (Post-teaching feedback):AI 可以產生課後分析報告,總結這堂課的整體動態。像是:學生的發言時間、辨別出引發最多參與的問題等。

更新專業知識 (Refreshing expertise):AI 可以幫助教師跟上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。例如,生物老師可以讓 AI 幫忙補充他們對最新癌症研究的了解,或利用 AI 來更新課程內容。

閱讀全文 AI 即將大幅改變教育與學習,我們必須做好準備

Don Norman談人工智能與設計

[大衛選讀] Don Norman是認知科學與使用者體驗設計的重要人物。他是 「情感設計」和 「使用者中心設計」概念的主要推動者,對設計思維、使用者體驗、人機互動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在這個課程影片裡,Don Norman談到人工智能在設計中的應用,以及在人人都可以做設計的年代,專業設計師所需肩負的重責大任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interaction-design.org/literature/topics/ai


現在的互動設計師正以各種方式,使用人工智能技術。人工智能改進了網路搜尋、串流服務和其他平台的搜尋演算法。AI 能幫助分析上兆位元組的數據,找出人類大腦無法找出的模式。

毫無疑問的,人工智能將改變用戶與產品和服務的互動方式。

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和聊天機器人,就是能針對用戶的輸入,做出即時反應的介面範例。使用經驗設計師 (UX Designer) 透過設計語音助手的聲音表徵,以及功能特性,以進一步吸引用戶。儘管聊天機器人僅是以文字呈現,但它們仍然需要在產品使用情境中,貼近人們能感知的常理。就像任何介面一樣,設計師希望創造出,用戶信賴而且喜歡使用的使用者體驗。

「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式,可靠度加上專業度,等於最後感知到的可信賴度 (perceived trustworthiness plus perceived expertise will lead to perceived credibility)。由於人工智能是為了服務人類,我無法想像在哪種情況下,用戶體驗設計會不重要…  如果搞砸了用戶體驗設計,不管你的人工智能技術有多厲害,都是沒有意義的。」- Dan Rosenberg, UX Professor at San Jose University

閱讀全文 Don Norman談人工智能與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