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人生方向的11本中文好書 (一)

每個人一生當中總會出現幾個關鍵時刻,讓我們主動或被動地,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。考慮的事情可能有很多種,規模大小也不同。大的像是結婚計畫,或是要到哪就學就業;小的則像是是否要冒險接下年度專案,或是家裡要不要養一隻寵物等。

在年過三十,小寶貝即將出生,又遇到全球經濟大海嘯的此刻,我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。然而,坐在咖啡廳空想是沒有太大用處的,到處找人聊天也只能得到零碎的建議。這時候,我發現透過閱讀跟反思,反而可以更有系統地分析現況,了解自己的傾向跟可能性。所以,推薦書單的時刻又來囉,這一次我要向大家介紹的,正是關於如何尋找人生方向、踏步向前的一系列書籍。

第一步,檢視當下

吉星法則 爛工作的三個跡象

思考未來的同時,一定要先對自己所處的現況有些了解,如果你已經在工作,或甚至擁有一家公司,你一定想知道,手上這家公司到底有沒有搞頭。80/20法則的作者Richard Koch寫了一本新書,叫做「吉星法則」,就是在教你如何尋找潛力公司。Richard認為,一家公司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,並不在於人才與努力,而在於公司的「定位」。定位對了,就算公司營運跌跌撞撞,市場需求還是會把現金不斷地帶進來,持續創造高營收成長;相反地,如果定位錯了,找再好的專業經理人,員工再怎樣勤奮不懈,大概也只能確保公司營運正常,難以期待高額獲利。

那麼,怎樣的公司才叫做吉星?Richard認為,一個吉星事業必定會符合兩項特質,第一是區隔市場中的領導者,第二是這個區隔市場正在以每年10%以上的速度持續成長。現在回頭看看8年前的聯發科,以及3年前的宏達電,你就會知道,這本書真的是越早讀完越好。

另一本有趣的書,叫做「爛工作的三個跡象」。這是一本小說,你沒看錯,它真的是一本小說,一本管理類的小說。作者Patrick M. Lencioni是管理顧問公司總裁,他把多年來在團隊領導上所累積的精髓,用輕鬆的文字,轉化成為一個退休執行長的歷險故事。這個故事描述著一位事業有成的退休執行長,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,如何將他過去在運動器材公司裡的管理智慧,運用在不同領域,進而把一個亂糟糟的Pizza小店,逐步轉變成為一家充滿活力且高朋滿座的熱門餐館。

故事當中的Pizza小店正是爛工作的最佳代表,生意差、氣氛爛,員工彼此像是個過客,找不到自己跟這份工作有啥切身關係,工作中也缺乏具體的成就感。然而這本書真正的重點,並不只在於如何辨別爛工作,而是在談如何做好組織管理。看完這本書,你不只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狀況,對比一下所處的團隊是否值得長期奉獻;而且更積極的是,如果你正肩負著管理責任,你也可以檢討一下自己的管理風格,是不是有需要做一些調整與修正。

以上這兩本書,各自從不同角度出發,一個是從外頭的市場定位,回頭看公司是否具有潛力;另一個則是從組織內部,看看團隊文化是否值得長期託付相隨。不一樣的切入點,但是對於了解現況,都有相當的助益。

 低谷

除了判斷好工作與爛工作之外,眼前是個好機會還是死胡同,要堅持還是該放手,也需要智慧來事先辨別。有的時候撐了好久,在終點的轉角前嘎然放棄,最後才發現,原來成功離我們這麼的近;又有的時候,我們極力堅持理想,為了一個注定失敗的目標,瀟灑地浪費精力與時間,最後只留下一個「唉,至少曾經努力過了」的輕輕嘆息。一般來說,在事物還處於一片渾沌狀態的時候,要決定堅持與否,一向都是個兩難的局面。

低谷」這本書,正是在提醒我們:做人要有膽識,錯的事情及早放棄,對的事情則要堅持下去。相較於其他勵志書籍,老是講正面積極的大道理,鼓勵讀者積極向前衝衝衝;這本書開宗明義,就先告訴我們「放棄」的重要性。作者認為,「放棄」是一項重要的策略,有目的性的放棄,可以讓我們聚焦在少數具關鍵價值的事物上;同樣地,如果找到值得做的事,則要堅持不懈,即使遇到漫長辛苦的低谷,也要咬緊牙關撐下去。

作者把事物成敗的過程,歸納成幾種曲線。其中一種是低谷,這時候的努力跟結果不成正比,持續的挫折感令人窒息,就像馬拉松的撞牆期一樣,但是這也正是初學者與專家分出差異的關鍵時刻。能夠堅持下去的人,最後將帶著紮實歷練存活下來,跟著向上的曲線走出低谷,並且成為豐碩果實的少數獨占者。回頭看看成功企業的總經理,他們大多在年輕時經過多種職位的歷練,看過大風大浪甚至差點滅頂,最後才得以獨當一面。而他們過去所經歷的,正是書中所提到的一波波低谷。

另一種曲線是死胡同,其經典狀況就是:就算再怎樣努力,一切也不會有太多改變,情況不會好轉,也不會惡化,就持續性地僵在低點,直到緩慢的失敗降臨。碰到死胡同,該怎麼辦?沒別的方法,趕快離開,把資源集中到更值得投資的地方上。

現在橫在你前方的是低谷還是死胡同,是要堅持下去,還是早早放棄?這本不到150的精裝小書,用圖表跟漫畫,提供了相當犀利的見解,值得一讀。

第二步,想想自己

 發現我的天才 決定未來的10種人

了解客觀環境之後,也必須要靜下心來想想自己,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。「發現我的天才」這本書,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。作者認為,每個人的「天賦」都是持久而獨特的,而且每個人最具成長潛力的部分,就是自己最擅長的領域。相較於一般公司教育訓練總是鼓勵不善言詞的人要勇於表達,缺乏策略思考的人要學習各種分析工具,作者認為這都是某種程度的損害控制而已。針對弱點做補強,只能讓員工的表現合乎平均標準;但如果能找出天賦,針對長處加以激發,那麼個人的表現就有可能會出類拔萃。

這種自我評量的書很多,但是跟一般書籍不同的是,「發現我的天才」有系統地把能力解構成天賦、知識、技巧等三個面向,然後再詳述天賦的獨特性,以及其涵括的34種特質。透過這本書,可以有效地了解自己真正的天賦所在。到底目前工作上的成功只是因為熟能生巧而已,還是真的在這個領域有發揮到過人的才華?這個問題很難回答,卻非常重要,而這本書就正好提供了尋求解答的工具與方法。

在了解自己的天賦之後,也同樣有必要想想未來十年內,自己所可能扮演的角色。IDEO的創辦人Tom Kelley寫了一本書,叫做「決定未來的10種人」。在這本書中,他從創新的角度,描繪出了未來企業最需要的10種人才。這10種人才分成學習型、組織型以及建造型三種,而且分別有著很炫的名字,像是人類學家、跨欄運動員、說故事的人、體驗建築師等。這些角色的定義看起來像是憑空想像出來的,但是事實上,他們卻都已經存在著,他們各個都是IDEO現職員工的縮影,只是額外取個好聽的名字罷了。

從IDEO的職能設定當中,我們多少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些傾向,但是卻都只有削到皮毛而已。以我自己為例,我既像體驗建築師,又像說故事的人,同時又常常扮演異花授粉者的角色。可是真要做好這三個角色中的任何一個,現在的我又有許多專業與多元能力需要加強。透過Tom對於這十個角色的細膩解說,我們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傾向,以及缺乏的能力。整體而言,這本書非常適合在找到自己的天賦之後,明確訂立未來的發展目標。

待續

看了這幾本書,作一堆主客觀的鬼分析之後,你的頭大概快爆炸了吧 (我也寫得快爆炸了)。眼看這篇文章已經破兩千八百字,另外六本書,容我們下集分曉。

作者:

David 陳文剛

長期專注於UX設計創新,專長為design coaching, team facilitation & consulting. 現為AJA Creative 使用經驗總監,UXTW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共同發起人。

在〈尋找人生方向的11本中文好書 (一)〉中有 13 則留言

  1. 嗯~相當有意思!沒有永遠都是好的公司,公司總有起有落,唯有自己不斷”學習”才是最真實的~

  2. Jimmy老大說得好。對了,剛剛補上了一本書,叫做「低谷」,也十分切題,值得翻一翻。

  3. 您好,很想知道另外的六本书是什么,傻等了好久。

    希望大师看的懂简体中文。

  4. Dear migi,

    另外六本已經列好書單,但是因為工作一忙,遲遲沒有動筆,拖到現在,似乎時間點也過了。等我這陣子忙完,有機會的話,再補上這篇文章。

  5. 如果没时间列出来的话 麻烦你发一份到我邮箱 可以吗 非常感谢 我现在很迷茫 很需要指引啊

  6. 如果没时间列出来的话 麻烦你把剩下的书籍 发一份到我邮箱 可以吗 非常感谢 我现在很迷茫 很需要指引啊 我的邮箱是443479925@qq.com

  7. 你好,作者可否把剩下的書籍發到我郵箱?我現在很想找到屬於自己方向,謝謝!lilytam1013@gmail.com

  8. Dear, 我很想知道後續的細節,能告訴我下一段的書單嗎?非常感謝您的分享~

  9. 至今年10月這篇文就滿九歲了。
    今日才因緣際會到這個網站,讀到這篇精彩的文章。
    很想繼續看下集, 尋找人生方向的11本中文好書 (二)?
    期待。 但若您太忙,可否公布其餘6本? (加上後續看到的更多相關好書)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