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totyping is a mindset

[大衛選讀] 最近跟設計師聊到 AI 技術大幅降低了概念驗證 (proof of concept) 的門檻,大家都覺得能多做前期嘗試跟探索很好;但是再多談下去,總是會有這樣客戶跟老闆能接受嗎,如果失敗很多次會不會怎樣的疑慮。

我想了想,對耶。試做原型的門檻是降低了沒錯,但是如果觀念沒有改過來,那麼溝通的成本還是一樣高,而且做越多反而帶來更大的反效果。

Prototyping is a mindset 這集 podcast,講了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觀念:試做原型是一種思維。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可以原型化、試做看看,而且重點是保持好奇、擁抱改變,懂得利用原型測試去策略性地儘早學到新東西。

一旦在生活中帶入這樣的思維,所有的事情都只是個原型罷了,那所有的事情隨時都可以調整。都可以進一步學到東西、變得更好。真的會很酷。

很棒的一集專訪,值得花時間聽一次。內容整理如下,原文連結:https://voltagecontrol.com/blog/prototyping-is-a-mindset/


▋Prototyping is a mindset

製作原型 (prototyping) 在建築、產品設計,甚至工程領域裡佔有很大的比重。通常在設計過程中你會試著建造許多原型,不論是否會秀給別人看,直接用於溝通或是說明。

一圖勝千言,而一個原型勝過千張展示圖片 (a prototype is worth like a thousand pictures)。一旦你手邊有一個可以互動的東西,那個與人對話跟反饋的深度就會非常驚人。原型賦予了實際互動的可能性,那是非常有力量的 (incredibly powerful)。

「在真正全力投入製作之前,能先快速模擬一下嗎?」這個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。先試試看有沒有用,並且從中學到新的方法、發現新的可能性。

這跟閱讀、討論不一樣,透過把東西做出來,所能學到的東西,完全是另外一個檔次。

任何東西都能原型化 (You can prototype anything)

你可以原型化一個過程、一項服務、一次體驗。任何東西都可以原型化。

你也可以在投資大量資本之前,就去原型化你的商業模式。不需要真的建立物流系統,就可以模擬假裝電商網購到貨的體驗,這個是很酷的事情。

不要讓試做原型變得太過麻煩 (reduce the barrier for people to prototype)

越簡單越好,從概略有個樣子去著手就可以。我期望人們能夠舒服自在、有自信地去試做原型。不要把試做原型搞成一個很困難、門檻障礙很高的事情。

原型的重點在於策略性地前導學習 (learning early & strategically)

我認為試做原型是一種方法,讓想法或概念以某種有形的方式活過來的方法 (a way to bring an idea or a concept to life in some type of tangible way)。

它是在試著設想某個東西的未來狀態 (envision the future state),並且變得可以與他人互動的工具。

然而如果你只是建造某個東西,而從中沒有學到任何事,那你就沒有真正批判性地去做思考。

早期的原型重廣度,後期重深度 (going broad, then going deep)

在項目的早期階段,當你在嘗試東西並更好地理解終端用戶、了解這是否會奏效時,我更喜歡走廣度探索這一路。這可以讓我們建造出多樣化的原型,在我們不想浪費時間挖掘沒人要的深度時,可以非常靈活和迅速地學習跟行動。

可以嘗試先做一些更小、更短的實驗,來看看它是否奏效,然後才去試著深入一些。

在設計領域中,我們稱之為平行原型設計 (parallel prototyping)。你會同時進行多條路徑的平行原型試做;到了最後,再去結合從這些不同路徑中,同步學到的最佳實踐和知識。

試做原型之前先問自己,關鍵的問題假設是什麼 (question & assumption first)

別忘了,之所以要花時間去建造這些可以互動的原型,起心動念都是因為腦中有問題,想要得到答案開始的。

我認為大多數人在做原型之前,都沒有花足夠的時間去好好思考,我們要試做哪一部分的原型以及為什麼 (what should I prototype and why)?

我幾年前開發了這個工具,叫做原型框架畫布 (prototyping canvas)。它非常簡單,透過幾個面向的問答思考,去釐清試做原型的目標、假設與問題。

面對原型的態度,反應了組織的文化

我認為試做原型是很好的機會,去理解團隊中對於實驗 (experimentation) 的態度與文化。

如果你的主管會因為你做了什麼嘗試而解雇你,相較於會謝謝你的嘗試,肯定這過程讓我們學到了很多。這兩種狀況,分別顯示出非常不同的文化。

定型心態 (fixed mindset) 讓我們把實驗當中的失敗歸咎於自己。如果試做的原型不如預期,那是我們自己的問題,是我們的能力不足。

相反地,成長心態 (growth mindset) 讓我們把自己跟創造物切分開來。原型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效果,跟我們的個人能力無關。

I am not my prototype, right? 說是很簡單,但是要真的把自己做的原型跟本人切開,心態上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尤其是在自己投入了大量時間精力之後。

因此,設計師必須學會一個重要的技能。那就是:我能充分接受原型的功能沒有發揮作用,而且太棒了,這正是我們要的。我們正是想要從不如預期當中,策略性地學到新的東西。

相較於有能力做出原型,更重要的是什麼都可以來試試看的思維心態

我認為實務上,真的有一些關於試做原型的關鍵心態。就像是:保持好奇、願意接受改變,以及擁抱迭代,知道沒有什麼事情是完美和最終的 (nothing is perfect and final)。

我喜歡在自己的生活當中,導入試做原型的概念。一旦我把手邊做的事情,都當做一個原型來看待,我就更願意改變,或是更不抗拒改變 (more willing to change, or being less resistant to change)。

當我們在大腦中種下了這樣的種子,我們會發現,所有的事情總是可以學習和改進。這真的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。

You can prototype anything, and that’s a mindset.

作者:

David 陳文剛

長期專注於UX設計創新,專長為design coaching, team facilitation & consulting. 現為AJA Creative 使用經驗總監,UXTW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共同發起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