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用 HMW 打開設計的空間跟方向感

[大衛選讀] How might we (HMW) 提問法,是UX體驗設計上常用的一項工具。儘管如此,我還是常常在作品集跟設計提案裡,看到很匪夷所思的 HMW問句。有些設計師會把「我們如何」當做一個神奇的發語詞,好像只要念出這幾個字,就能冒出神奇的設計創新。

事實上,HMW是很好的設計提問工具。用得好的話,可以在專案早期,透過一連串的好問題,跟團隊一起釐清設計方向,並且打開設計的空間,帶出創新的各種可能性。這個方向感,正是 HMW 有用而且好玩的地方。

本文參考了How Might We Statements: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這篇文章,但內容已經融入我的個人經驗,相當幅度地改寫過。

重點摘要整理如下,全文連結:https://www.viima.com/blog/how-might-we


How might we: 如何問對問題

「How might we (HMW)」 提問法,是設計思考當中,應用於問題定義階段的一種設計工具。這個工具讓你能夠透過同理心步驟的研究,在一狗票頑固且刁鑽的設計問題中,篩選出真正值得投入的核心議題,並幫助定義出實際可解的問題 (solvable problems)。

設計思考 (design thinking) 是一種以人為本的問題解決方法。它包含5個明確的階段:同理、定義、發想、原型和測試。

同理 (empathy) 是整個設計思考流程的起點。在這一步,你試著理解目標使用者是誰,以及他們的感受和需求。只有在掌握目標使用者之後,才有機會真正開始定義你的問題。

定義 (define) 則是設計思考流程的第二步。在這一步,你運用手頭上所有的研究數據,以及各種問題定義的方法,試著去找出最底層的東西。也就是,撇開一大堆的抱怨跟期待,到底什麼才是你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?

有些設計師會一開始就試著拼命去做「設計」,想辦法做點什麼東西出來給大家看。但這是沒有用的,就像有了一台計算機,手邊卻沒有沒有任何數學問題跟假設,那什麼也算不出來。只有先掌握了正確的問題,才可能產生有用的答案。

在問題定義的階段,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運用,像是:5個為什麼 (5 whys),問題框架 (problem framing) 等。在這當中, HMW 是一種創新、有趣,而且相當簡單的方式,來面對各種設計挑戰。

H、M、W 背後的魔法

How might we (HMW) 提供了我們思考問題的新視角。包含了Why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、為什麼要創新、為什麼要改變;同時也拉出了 How 的討論,讓團隊開始去思考我們可以從什麼角度切入,去解決眼前的問題。

為什麼要用 might, 而不是can 或是 should? 如果一開始就用「可以」和「應該」這樣的字,人的腦袋裡面就會不自覺地開始進入一連串的批判跟評估:我們真的可以做得到嗎,這是一定得要做的嗎?改用「可能, might」這個字,則有助於延遲判斷,讓人們有機會打開更多可能性,自由地創造出更多的選擇。

這個簡單的提問技巧,同時也降低了設計討論的門檻。這讓每一個人,不管你會不會畫圖,有沒有做過設計,只要會問問題,都可以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團隊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平等地,提出你對於產品或服務要如何改進的想法。

HMW 像是一個文字遊戲,仰賴的是對於字詞含意的清楚理解。它包含了以下三個字詞元素:

「How 如何」:代表這是創新旅程的開始,團隊還沒有找到答案。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,讓每個成員都有機會能去思考各種不同的可能性。

「Might 可能」:避免了過早的判斷和責任,讓大家可以放心去做瘋狂的思考跟探索。重點是在創新跟開放,至於嚴謹的邏輯跟可行性,之後再來評估就好。

「We 我們」:代表這是團隊合作。只有整個團隊一起努力,才有可能獲得共識,找到最終的創新解法。

在做HMW提問討論時,最常遇到的困難有以下幾個:

第一種狀況,HMW 問題過於廣泛,像是「我們如何讓網站變得更好」。這樣的描述很空泛,沒有解決任何問題,也沒有設定任何方向。如果HMW的討論一直停留在這個層次,很容易變成盍各言爾志的空談。

另一種相反的狀況是,HMW 問題過於狹窄,像是「我們如何將視覺效果設計得更具娛樂性,來使我們的網頁變得更好?」太早進到這樣的討論,會過度專注在細節,限制了我們的視野,並且抹煞掉創新的可能性。事實上,搞不好有很多其他可能性,都有機會去提昇網站的質量,而不只是視覺效果而已。

那麼,如何避免這些狀況,以及如何提出正確的問題?

首先,在進行 HMW 提問前,必須要先充分掌握誰是目標使用者 (target audience),以及能反應他們需求的觀點陳述 (point of View, POV)。如果沒有選定目標使用者,那就很難做對焦跟取捨。如果不知道目標使用者的需求想望,不知道他們遇到的困難跟挑戰,那就很難真的幫助到他們。進行HMW提問前,記得先做研究,搞清楚人的脈絡跟需求,才有機會提出正確的問題。

再來是參加的成員。HMW 並不是只有設計師才能提問,在有多元專業的產品團隊中,大家一起思考跟討論,效果尤其好。請試著邀請團隊中,各種專業的人進來,包含PM, 開發, 行銷, 業務都好。一次討論可以2-10個人參與,端看項目的規模跟團隊大小。

除了用傳統的便利貼之外,也可以考慮在線上,以數位方式協作跟討論,甚至是以非即時同步 (asynchronous) 的方式進行。重點是讓大家可以輕鬆自在地參與,並且用最適合每個人的方式,帶來最大的貢獻。除此之外,數位化也讓後續的貼標分析更容易進行,讓類同的觀點更容易清晰地浮現出來。

實際進行 HMW討論之前,需要先介紹關於目標使用者的研究成果。不見得每個人都會去讀研究報告,所以簡要的分享,並且帶入一些問題,會很有助於大家掌握實際的用戶脈絡,真正從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核心。同時也可以揭露後續的檢驗指標 (metrics),讓大家更能夠自主評估,提出來的想法是否有連結到核心的專案目標。

有一個很有用的技巧是,在討論過程中,試著去追問每一個HMW背後,「到底是什麼障礙,阻止了我們達到期望中的改善?」那個障礙跟困難,往往是突破的關鍵,是真正的問題核心。

例如:「我們如何改善網站上的常見問題頁?」,再往下問一層:「是什麼阻止我們做常見問題頁的改善?」。如果原因是資訊不足的話,那就可以進一步詢問:「我們如何讓有經驗的人分享出他們解決方案,進而幫助到其他使用者?」

一連串的好問題,會導引出設計方向,帶出創新的各種可能性。這個方向感,正是 HMW 有用而且好玩的地方。

HMW提問法,是是設計思考過程中,在問題定義階段的一種互動的方法。在專案剛開始,大家都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時候,特別管用。多練習,自然就能夠上手掌握。

好的問題,正是創新的起點。

作者:

David 陳文剛

長期專注於UX設計創新,專長為design coaching, team facilitation & consulting. 現為AJA Creative 使用經驗總監,UXTW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 共同發起人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